Roger Federer
作为网球领域最具价值的球员之一,Roger Federer 在 2019 年开始了与瑞士网球品牌 On 的合作,并参与到球鞋设计环节,即便在退役之后,他也依然作为 On Lab 实验室的设计师参与网球鞋开发;2013 年 Stephen Curry 与 Nike 解约后转而开始了与 Under Armour 的合作,时至今日 Curry 已经和 Under Armour 共同推出了 11 款签名球鞋,并在去年成为 Curry Brand 的品牌总裁;Harry Kane 则是在去年和刚刚进军足球领域的 Skechers 签下了终身合同,专属鞋款和定制配色也纷至沓来。
这些大家熟知的合作中,老牌运动员都扮演了更加独立的角色,获得设计话语权、拿到公司股权、成为终身代言人等一系列范例,让年轻运动员意识到体量较小的运动品牌或许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合作方式,无论是设计、商业上的追求,还是对个人价值观的表达,在当下都有更多元选择。
从个人对「独立」的需求出发,创立品牌以最大化个人商业价值
东京奥运会跑道上的Allyson Felix
GettyImages
一般来说,运动巨头不会将商业资源过分倾斜于某一运动员,而穿着限制则意味着运动员要在所有公共场合扮演品牌的「广告板」,不对等的合作模式引发部分运动员的不满,从而萌生了摆脱运动品牌,通过自立门户最大化自身商业价值的想法。
SAYSH
在东京奥运会开幕一年前,美国田径运动员 Allyson Felix 结束了和 Nike 间的合作,也正是在关键的奥运备赛时期,Allyson 决定和自己的哥哥共同创立品牌 SAYSH,仅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开发、测试、生产等一系列挑战,推出旗下的第一双跑鞋 Spike One,也这双跑鞋在全美奥运选拔赛初次亮相,并帮助 Allyson 成为第一位穿着个人品牌夺得奥运金牌的运动员。
Mike Dawsey
脱离赞助方的「独立」亦可以作为运动员职业生涯末期的一种转型方式,单板滑雪运动员 Shaun White 在 2022 年创办了自己的滑雪品牌 WHITESPACE,并使用个人品牌的滑雪装备参加了退役之战的北京冬奥会,之后 Shaun 推动了 WHITESPACE 和 Moncler 的合作,创办个人品牌也帮助他完成了退役后的身份转变。
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运动员而言,拿下比赛名次就是宣传个人品牌的最好方式,这也让他们有足够信心脱离运动巨头,尝试创立个人品牌以此丰富身份,或是最大化自身商业价值。不过并不是所有运动员都有能力尝试这一模式,他们背后需要有和 Allyson Felix 类似的完整研发、设计及原材料供应团队,并分出训练和比赛外的精力来管理品牌,所以拥有个人品牌的现役运动员屈指可数。
与初创品牌相互帮扶,获得创意支持与公司股权
穿着FCTRY LAb球鞋的Jalen Ramsey
Getty Images
多数年轻运动员受限于自身的影响力,很难创立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对他们来说加入初创品牌的团队与其一同成长则是不错的选择。新兴品牌的较小团队有着更加扁平的管理方式,运动员与设计师的沟通亦变得相对直接,参与更多设计环节的运动员不仅可以获得量身定制的产品,也能在装备设计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创意。
FCTRY LAb
来自 NFL 迈阿密海豚队的运动员 Jalen Ramsey 在 2023 年放弃了和 adidas 的合同,在去年巴塞尔艺术节上展示了前 Yeezy 创意总监 Omar Bailey 为他量身定制的球鞋。Bailey 在洛杉矶创立了新兴鞋履品牌 FCTRY LAb,他希望更直接地和运动员合作,为每位运动员提供自己的签名鞋,运动员则可以在简单高效的设计流程中提出建议,以按照他们的喜好设计性能鞋款。目前 FCTRY LAb 正在为 NFL 联盟的 6 名球员定制球鞋,并希望将定制服务扩大到足球领域。
Isaac Okoro
NBA 克利夫兰骑士队的球员 Isaac Okoro 与另一初创球鞋品牌 HOLO Footwear 的合作模式也非常相似,Okoro 与 HOLO Footwear 签下了职业生涯的首份球鞋合同后获得了自己的签名球鞋 IO:01,合同中还包含了 HOLO 的部分股权,当获得设计和推广方面的话语权及公司股权后,这代表着年轻运动员可以和品牌一同成长。
过去同 Nike、adidas 签约对运动员意味着获得品牌的曝光度及源源不断的装备支持,但如今初创运动品牌希望用高度定制化的装备、创意支持、股权等多方面吸引打破运动巨头对年轻运动员的垄断。不过对于生涯刚刚起步的运动员来说,选择新兴品牌仍然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从个人价值观出发,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非洲杯赛场的William Troost-Ekong
Sikito
商业因素也并非全是运动员考量合作的标准,出于成长经历影响,一些运动员会选择投资符合他们个人价值观品牌,并穿上他们的产品。
Sikito
在年初举办的非洲杯上,尼日利亚足球运动员 William Troost-Ekong 穿着英国环保球鞋品牌 Sokito 的鞋子登上赛场。Sikito 专门生产由玉米、甘蔗、竹子等生物基材料制成的足球鞋,Ekong 与这一环保品牌的合作开始于 2023 年年初,家乡尼日利亚遭受的严重污染,让他希望可以改善祖国人民的生活环境。投资 Sikito 并成为品牌的股东后,他可以参与 Sokito 鞋子的设计过程,还在招募其他球员成为品牌投资者方面发挥作用;与此同时,Sikito 也在努力推动球员的碳中和转会。
Patrick Bamford与Holy跑鞋
Hylo
来自英超 Leeds United 的足球运动员 Patrick Bamford 则是投资了可持续运动品牌 Hylo,这家由前足球运动员 Michael Doughty 作为联合创始人的跑鞋品牌,致力于使用玉米纤维、天然橡胶、海藻等可再生材料制作跑鞋。Doughty 同时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倡导「体育与可持续发展」、「体育发展及和平」等相关议题,凭借品牌对环保事业的贡献和出众的社会责感任获得天使投资。
运动员穿上可回收球鞋的行为虽然不会立马对环境带来改变,但无疑可以提高人们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并可能在将来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当然选择和初创环保品牌合作意味着运动员放弃了大部分来自装备代言的收益,无论是出于个人价值观的选择,或者社会责任感的驱使,能够做出这一决定都值得尊敬。
LaVar Ball 和他的儿子们
The Players' Tribune
虽然当下更多和运动员相关的赞助及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但目前看来,一些参与其中的运动员依然缺乏管理和规划个人品牌的基本商业逻辑,前 NFL 运动员 LaVar Ball 在 2016 年创立的 Big Baller Brand 就是前车之鉴,LaVar 为三名身为职业篮球运动员的儿子分别推出签名球鞋,但其高昂的售价、差劲的性能和 LaVar 本人口无遮拦的行为让 Big Baller Brand 收获了大量负面新闻,三位儿子也纷纷离开品牌。对运动员而言,创立品牌的优势在于经历过完整的运动生涯后,他们可以从运动本身出发提供设计层面的建议,打造符合运动需求且价格合理的装备,而不是如 LaVar 一样制造争议话题来哗众取宠。
Bandit Running
值得庆幸的是,当下运动员希望涉足商业领域的需求正在被关注,由奥林匹克团结基金资助的 Athlete365 Business Accelerator 创业支持项目就旨在帮助运动员解决商业运营方面的难题,通过系统教学让他们理解基本的商业理念,并尝试创立品牌或其他生意,随着更多运动员参与其中,或许将来涌现的个人品牌可以让他们摆脱运动巨头的影响,更加直接地参与到装备设计和商业活动中;布鲁克林跑步社区转变成的运动服装品牌 Bandit 则一直为美国田径运动员提供无品牌套装,作为其「无赞助项目」的一部分,帮助运动员在追逐梦想的同时宣告他们的独立,并呼吁人们关注当下运动员赞助模式的不足之处。
过去运动巨头制定了体育行业的商业模式,把控了行业内部的绝大部分资源,运动员近年来对「独立」的渴望,以及对定制运动装备的需求开始对这一模式造成冲击,不断出现的新型运动商业模式决定了运动巨头赞助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当拥有更多选择时,运动员的需求才会被尊重。
今日互动
你如何看待当代运动员脱离运动巨头「自立门户」的现象?
不妨在下方评论区与我们留言探讨。
相关精彩推荐
HYPEBEAST
关注我们,掌握第一手潮流资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