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阿根廷队的表现如同一场跌宕起伏的悲喜剧。从预选赛的惊险晋级到小组赛的绝处逢生,再到16强赛被法国队淘汰,潘帕斯雄鹰的征程充满了戏剧性。而这一切,都绕不开两个核心关键词:梅西与桑保利。
小组赛:悬崖边的舞蹈
阿根廷的首战便遭遇冰岛队的顽强阻击,1-1的比分让梅西的点球失手成为焦点。次战0-3惨败克罗地亚后,媒体甚至用“灾难”形容桑保利的战术布置——三后卫体系漏洞百出,中场失控导致梅西频繁回撤拿球。直到末轮对阵尼日利亚,罗霍第86分钟的绝杀才将阿根廷从悬崖边拉回。
淘汰赛:姆巴佩的闪电战
16强面对法国,阿根廷一度凭借迪马利亚的世界波和梅尔卡多的折射球领先,但19岁的姆巴佩用一次造点+两粒进球彻底击溃了防线。4-3的比分背后,是阿根廷老迈后防的速度劣势,以及桑保利固执的“梅西依赖症”——全队传球成功率仅78%,而法国高达88%。
“我们尝试了所有可能性,但现代足球需要更整体的协作。”——梅西赛后采访
争议与反思
- 战术混乱:桑保利在4-4-2、3-5-2阵型间反复切换,导致球员位置感缺失
- 阵容老化:马斯切拉诺等主力平均年龄29.6岁,跑动距离比法国少8公里
- 梅西困境:当届世界杯跑动距离仅24.6km(同期莫德里奇39.1km)
最终,这支拥有豪华锋线却中场失衡的阿根廷,止步于喀山竞技场的暴雨中。或许正如《奥莱报》所写:“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杯,但阿根廷始终在等待一个人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