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到绿茵场:马真的世界杯之旅
凌晨四点的北京,马真已经起床整理志愿者装备。这个22岁的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学生,正在为即将开始的卡塔尔世界杯志愿者工作做最后准备。"我准备了三年,"她抚摸着胸前的志愿者证件,"从2019年得知招募消息那天起,这就是我的梦想。"
难忘的初体验: "第一次走进卢赛尔体育场时,我的腿都在发抖,"马真回忆道,"八万人的欢呼声像海浪一样涌来,我差点忘记自己是来工作的。"
语言桥梁背后的故事
作为西语-中文双语志愿者,马真主要负责南美球队的接待工作。在阿根廷对阵墨西哥的小组赛中,她临时充当了梅西与当地工作人员的沟通桥梁。"那天我的西语水平经历了终极考验,"她笑着说,"但看到梅西对我点头致谢时,所有的紧张都化作了动力。"
- 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00小时
- 协助处理30余起紧急情况
- 获得国际足联颁发的"杰出志愿者"证书
光环之下的真实付出
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马真曾连续工作18小时处理球迷冲突,也曾在40度高温下为迷路老人寻找看台。"最艰难的是决赛那天,"她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们团队从清晨忙到次日凌晨,但当看到烟花照亮球场时,每个人都哭了。"
"志愿者不是赛场的主角,但正是无数个'马真'让世界杯真正成为世界的盛宴。"
——国际足联志愿者部门负责人卡洛斯·埃斯特拉达
如今回到校园的马真,正在筹备"足球文化进校园"公益活动。"这段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她望着窗外的操场,"足球教会我的不仅是激情,更是跨越国界的理解与包容。"
——本文采写自马真独家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