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的绿茵场上从不缺少激情,但最近几届赛事中,一种特殊的"比赛"却在看台上悄然蔓延——球迷之间的骂人比赛。这种用脏话和侮辱性标语互相攻击的行为,甚至比场上的比分更让媒体关注。
▍当足球变成情绪宣泄口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阿根廷与荷兰的1/4决赛后,双方球迷在社交媒体爆发大规模骂战。有球迷统计,相关话题下每分钟新增200多条含人身攻击的评论。心理学家指出:"这种群体性谩骂实质是匿名环境下的情绪传染,人们通过攻击对手球迷来获得虚拟的'胜利感'。"
"我们监测到,世界杯期间网络暴力举报量比平时激增300%",国际足联网络监管负责人科林斯在记者会上透露。
▍从地域歧视到人身攻击
骂战内容往往从足球本身逐渐升级:
- 第一阶段:质疑裁判判罚("这球明明越位!")
- 第二阶段:嘲讽对方球队("你们全靠裁判帮忙")
- 第三阶段:演变为地域攻击("XX国的人都是小偷")
更可怕的是,这种对立可能延续到赛后。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英格兰与克罗地亚球迷的线下冲突导致17人受伤,起因只是看台上的一句辱骂。
▍足球不该是仇恨的载体
多位退役球星发起#CleanFootball运动,呼吁:"用创意口号代替脏话,真正的球迷应该比谁家助威更有趣,而不是比谁骂得更难听。"巴西球迷里卡多的做法值得借鉴——他带着自制"对方球队表情包"横幅看比赛,反而获得对手球迷的掌声。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国际足联《2022年赛事安全报告》及体育心理学期刊《群体行为研究》